主讲人:范晓敏(副教授)
10月25日下午,音乐学院访学汇报专题讲座在音乐学院多功能厅举行,本期汇报人为音乐理论教研室舞蹈教师范晓敏副教授。主讲题目是“去听、去想、去感受”。全院教职员聆听了讲座。
汇报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她在音乐舞蹈学术领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她认为学术讲座与交流是获取学科前沿动态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分享学术见解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访学中,借着学者身份及师大音乐学院对访学老师的尊重,她与学院外请的舞蹈学界专家学者促膝长谈,讨论了如何跟随时代的步法用科学的眼光来看专业问题。如:如何应用中国古典舞的美学原理来进行古典舞教学;建国初建立起来的古典舞体系是否真正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等等。 此外,范老师还传达了她受教于平教授的舞学研究主张:‘以人传舞’是舞蹈生态学研究方法在舞史研究领域里的延伸……在当代舞蹈史研究中要提倡‘以人传舞’,一方面是提倡对‘舞蹈本事’的关注,另一方面还要从‘表演中心论’转向‘编导中心论’——也即对舞人‘显志’的关注,”这一说法启发了她要以“以人传舞”的研究主张来进行舞蹈史教学和研究,并坚定了运用网路传媒、慕课等手段来向学校、社会普及中国古代舞蹈文化的决心。
半年来,范老师参加过几次音乐学研讨会,所见所闻所感让她热血澎湃。中国民族音乐学者们对民族歌舞的执着和痴迷让她十分感动,如台湾学者吴荣顺在讲演中熟练应用法英日中四国语言,随时在原著民音乐和西方音乐中且歌且唱,在错综复杂的音乐关系中切换自如,她认为从交叉学科领域中汲取不同的养分能开拓新的视野、获得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汇报的第二部分,范老师分享了在师大博导王州教授指导下的教学心得:“王老师常说身处全球化时代的当代艺术研究者应该跟着时代的科学和民主前进……”她认为新型教育工作者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摒弃教条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从当前的社会现象导入,启发同学的主观意识,形成个人的真知灼见,逐渐带领同学们走进阳春白雪的学术领域。她介绍了居于国内音乐舞蹈学科领先水平的福师大音乐学院,在学科构建及硕博培养方面的创新举措,如:音乐教育实践型研究生的培养设计。与同事们分享了在访学中获得的慕课课程建设及维护建议及福建省关于慕课建设的评选否决性指标与评分标准。
范老师说,知识无国界、但知识分子是有国籍的,我们要传达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讲好中国故事、表达中国价值、传承中华文化,建立中国话语权”,这些都是我们文艺工作者首要考虑的事情。创作和研究方向要紧系国脉,文脉与国脉相通。她为此确立了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以古人之规矩,开今人之生面”的创作原则尝试作品创作,以点带面,希望能用舞蹈的力量传递生命价值观。 最后,范老师分享了在王州教授的博士开题讨论会上多次聆听的国务院关于中小学美育推广文件解读,她认为中国的美育史十分值得探索,古往今来,天人合一的文化精髓一直在美育传承与变革中屹立不倒。博士旁听课上的讨论引发了她对美育文化的新思考,并写下了 “天人感应、乐和民声和强汉之音——试论汉代乐舞美育职能的形成”的访学总结报告。为时四个月的师大访学,给范老师带来的收获满满。她衷心希望同事们可以多走出去,倾耳听寰宇,放眼看世界。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舞蹈学科以“突出地域特色”、“突出闽台特色”等方面为学科特点,其部分成果居于国内领先地位。鉴于以上因素,范晓敏老师于2016年9月以“闽台民间小戏舞蹈元素探析与源流考察”的课题研究向师大音乐学院申请了为期半年的访学工作,充分利用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台湾艺术界、学术界的密切交往,实现课题研究,并为今后的台湾交流活动做好前期的铺垫准备。 范晓敏老师在汇报中首先介绍了访学的目的和计划,随后分享了她的访学心得体会。